vim粘贴代码 如果有注释,那么粘贴后就惨不忍睹,类似于:
我粘贴代码到a.cpp,内容为:
//打印函数void print_hex(const unsigned char*data,int length,int radix=16){ for(int i=0;i
其原因是什么呢?
vim中 输入 :set
发现:
formatoptions=croql
这个选项,希望在~/.vimrc中禁止,比如设置为
set formatoptions=tcpmM
但是vim不识别此行,报错.无法禁止这个选项....
经过百度搜索,发现解决方案.[比较恶心 开源软件的就是配置文件 不人性化]
在粘贴前先设置进入粘贴插入模式,即不会自动缩进和连续注释
set paste
然后再进入插入模式粘贴,结果如图:
下面的插入模式 多了一个 paste.
在粘贴插入模式下代码是不会自动按格式缩进的,需要使用nopaste设置回来
set nopaste
也可以在.vimrc中设置切换的快捷键,比如设置F9,则可以在.vimrc中加入:
set pastetoggle=<F9>
这样直接在插入模式按F9就会在“-- 插入 --”模式和“-- 插入(粘贴) --”模式中切换
探秘:
最近使用Vim来写博客,发现在Vim中粘贴Python代码后,缩进就全乱了。仔细研究了以下,原来是自动缩进的缘故,于是做如下设置::set noai nosi 取消了自动缩进和智能缩进,这样粘贴就不会错行了。但在有的vim中不行,还是排版错乱。后来发现了更好用的设置::set paste 进入paste模式以后,可以在插入模式下粘贴内容,不会有任何变形。这个真是灰常好用,情不自禁看了一下帮助,发现它做了这么多事:textwidth设置为0wrapmargin设置为0set noaiset nosisofttabstop设置为0revins重置ruler重置showmatch重置formatoptions使用空值下面的选项值不变,但却被禁用:lispindentexprcindent怪不得之前只设置noai和nosi不行,原来与这么多因素有关!但这样还是比较麻烦的,每次要粘贴的话,先set paste,然后粘贴,然后再set nopaste。有没有更方便的呢?你可能想到了,使用键盘映射呀,对。我们可以这样设置:::map:set paste :map :set nopaste 这样在粘贴前按F10键启动paste模式,粘贴后按F11取消paste模式即可。其实,paste有一个切换paste开关的选项,这就是pastetoggle。通过它可以绑定快捷键来激活/取消 paste模式。比如:::set pastetoggle= 这样减少了一个快捷键的占用,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一些。
还有GUI操作系统的粘贴板,粘贴到命令行的vim中,有快捷键吗???事实证明,不太好用
但,这是最方便的吗?Vimer们对高效的追求永无止境。还有其他更好地方法吗?你可能想到了,vim寄存器。对,使用vim寄存器 “+p 粘贴即可。根本不用考虑是否自动缩进,是否paste模式,直接原文传递!:"+p 要说vim寄存器,就要从vim文件间的复制粘贴说起。Vim 中,若要复制当前行,普通模式下按 yy 即可,在要粘贴的地方按 p 。这是vim将复制内容保存到了自己的寄存器中的缘故。如果在其他地方执行yy,新的内容将覆盖掉原寄存器中内容。如果想保存原寄存器中内容而同时增加新 的内容呢?这时就要在yy前增加标签了。标签以双引号开始,跟着的是标签名称,可以是数字0-9,也可以是26个字母,然后就是复制操作,这样就把复制内 容保存到该标签寄存器里。通过下面命令显示所有寄存器内容:::reg 其中注意两个特殊的寄存器:”* 和 “+。这两个寄存器是和系统相通的,前者关联系统选择缓冲区,后者关联系统剪切板。通过它们可以和其他程序进行数据交换。备注:若寄存器列表里无”* 或 “+ 寄存器,则可能是由于没有安装vim的图形界面所致。Debian/Ubuntu下可以通过安装vim-gnome解决。$ sudo apt-get install vim-gnome 选择缓冲区和系统剪切板啥子区别?让我们继续研究。
vim需要图形化,才可以使用 系统 粘贴板的内容..没办法,vim是命令行的..只能 用第一种方法了.
在两个vim中切换内容进行复制 粘贴,也是一件 比较恶心的事情...我的做法就是 复制到一个临时文件,然后合并目标文件和临时文件.在编辑...没办法,vim 太 "高端"了,不会用.vim/emacs让人类的人性化科学倒退了很多啊.
在vim中 输入
:help formatoptions
可以查看这个帮助信息.
参考资料:
http://hi.baidu.com/luosiyong/item/40f77e21df1f798c6e2cc335
http://www.cnblogs.com/end/archive/2012/06/01/2531147.html